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——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已经成为我校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教学、学科基础实验教学、专业实验教学、工程实训和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基地,在“服务区域经济”、“继承创新”的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进行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,训练中心积极配合理论教学,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。同时开展对各专业教学实验内容、形式、方法的探索和研究,在培养“应用型、融通性、开放式”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。逐步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,以基本技能为基础,专业技能为重点,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,实行开放式和学分制管理,集教学、培训、科研和生产为一体,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,为实验教学探索出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。并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。
经过几年的建设,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:
在功能定位方面:进一步实现了教学、科研、社会服务的相互交融与促进,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工程训练教育,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。
在组织结构方面:将校级机械基础工程实验教学中心、工程训练中心和相关学院(主要包括车辆工程实验分中心、流体机械实验分中心、材料成型实验分中心)合成一体,建立了由中心主任全面负责的管理体系,统筹规划中心的建设,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内容、人员、设备的优化组合,形成满足现代工程多学科优化集成、和谐统一特性的实验室组织、管理、运行机制,保证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;
在教学体系方面:以面向全校学生的工程基础训练,面向机电类、近机类、非机类学生的学科基础训练和工程实现训练,在强化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,以设计、制造、控制和生产保障为四条主线,形成了服务全校5个学科门类、32个专业学生的网络结构教学体系;
在师资队伍方面:依托机械工程、交通与汽车工程、能源与环境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院,着力建设了一支由高水平教授领衔,理论课教师、实验教师、实验技术人员、研究生助教四位一体、多元协同的师资队伍。特别地,通过实行中心的全部实验室均由教授担当主任之举措,实质性地将资深教授引入中心的关键岗位,让他们在实验室规划与建设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,以课程教学、科研、学科建设等成果带动了实践教学内容、手段、装备、资源的建设和持续发展;
在人才培养功能拓展方面: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功能拓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:于2012年5月成功组织了四川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,为全校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“飞思卡尔”杯职能汽车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、全国机器人足球比赛提供条件。为四川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在管理模式方面:通过网络化、信息化管理,实现了中心面向学生的全日制开放,为学生的实验、实践和课外研学提供了最大化的方便。